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手机看片928,美女性爱视频免费看,久久人人97超碰a片精品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 聚力“三個堅持”做好湖南糧食生產“大文章”

聚力“三個堅持”做好湖南糧食生產“大文章”

發布時間:2021-02-18 點擊次數:2176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日前召開的湖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新征程中不斷開創全省“三農”工作新局面。
    新春伊始,如何奏響湖南“三農”發展新曲?湖南日報《理論·智庫》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蔣慎之 龍方
    倉廩實,天下安。2020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湖南是全國糧食主產區,要挑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須聚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民、藏糧于技”,大力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做好糧食生產“大文章”。
    堅持“藏糧于地”,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抓好糧食生產須堅持“藏糧于地”,通過保護、建設、利用好耕地資源,夯實糧食生產根基,實現糧食生產“擴面增量”。 
    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一方面,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湖南省國土資源發展規劃中對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要求,確保我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56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4945萬畝。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嚴格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守耕地數量底線;另一方面,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嚴格落實《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推進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田3850萬畝。  
    實現耕地資源利用最優化。引導衡陽、華容、汨羅、鼎城、赫山、雙峰等水稻生產優勢區穩步擴大早稻面積,推廣“早專晚優”模式,即早稻主推專用型品種,晚稻主抓高檔優質稻;在瀏陽、桃源等有條件縣市推廣“稻油水旱輪作”模式,水旱輪作用地養地; 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滲漏田等土地資源,積極發展甜糯玉米、紅薯、高蛋白大豆、小籽花生等旱雜糧生產;對不適合發展口糧生產的耕地,大力發展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充分發揮耕地資源價值。  
    堅持“藏糧于民”,激發糧食生產內生動力
     抓好糧食生產須堅持“藏糧于民”,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農民種糧收益,進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激發糧食生產內生動力。  
    加強政策引導保障。按“誰種地、補貼誰”原則,落實好耕地地力保護、稻谷價格、適度規模等各類補貼;啟動彈性托市收購,釋放“優糧優價”改革信號,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落實農戶小額貸款優惠政策,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降低糧食生產風險;加快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創新生產經營方式。農業部門應突出精細農業特色,強化“湘”字號品牌意識。比如依托“洞庭香米”“常德香米”“南洲蝦稻米”“松柏大米”“赫山蘭溪大米”等區域公用品牌,引導環洞庭湖地區稻米產業聯盟企業等龍頭企業,以糧食生產合作社為紐帶,與種糧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鼓勵農戶以訂單生產、“耕田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參與糧食生產經營,提升種糧收益。
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積極培育各類農業服務組織,大力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服務,支持糧食承儲企業為糧農開展代清理、干燥、儲存、加工、銷售等產后服務,推進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有機銜接,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穩定農戶種糧意愿。     
    堅持“藏糧于技”,實現糧食生產內涵發展
    抓好糧食生產須堅持“藏糧于技”,通過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糧食生產效能,實現糧食生產內涵式發展。
    推動種業創新。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提高糧食單產的關鍵。應大力支持優勢企業和高校院所組建種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針對種源“卡脖子”問題進行攻關,加強鎘低積累水稻、耐鹽堿水稻等協作攻關和超級稻、優質稻示范推廣。同時抓好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省南繁科研育種園、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促進糧食生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依托“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發揮糧食領域院士、專家作用,面向全產業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創新;推動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建設,用好科技創新成果、行業共性需求、企業技術需求、企業融資需求“四張清單”機制,促進科技創新供需對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加大政府農技推廣資金投入,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省內涉農科研院所承擔農技推廣、技術培訓項目,引導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推廣現代信息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及稻田酸性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深翻耕等共性集成技術模式,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作者分別系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湖南日報


推薦產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24 http://www.a42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傳真:0571-86059660
備案號:浙ICP備09083614號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13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