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的玉米臨儲價格每斤下調了一毛二分錢,結束了臨儲玉米價格連續七年的上漲。增產不增收,種植戶為此感到迷茫,玉米收儲政策的調整更是迫在眉睫。
今年,玉米臨儲政策會取消嗎?玉米的收儲政策會走向何方?在全國兩會上,玉米政策調整的風向似乎已經初露端倪。
臨儲政策“遲疑”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
玉米一直是東北農民的生活保障。由于國家臨儲政策的存在,截至2014年,臨儲玉米的價格已經實現了七年連漲。然而去年,臨儲價格的首次下跌給農民的觸動著實不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來自黑龍江的全國人大代表孫斌,作為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和平村的農民,他對于今年的糧食價格感觸頗深:
“2015年,我們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面積達到了1億多畝地。在春季種植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糧食臨時收儲價格沒有公布。在秋季收割的時候,糧食的市價政策才出臺,產量質量都提高了,價格反而降了。很多種植玉米的農民,產量獲得了豐收,但是經濟效益沒有豐收,所以農民現在就叫喜憂參半。”
張曉山:玉米臨儲政策可能就會被取消
眾所周知,國內玉米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并且價差不斷拉大。玉米總產量、庫存量、進口量三量齊增,導致舊糧囤積,新糧難進。既然玉米已經供大于求了,再繼續收,供求矛盾會更激化,那么,將來是停止臨儲政策,還是降低臨儲價格呢?用什么杠桿來調和供需矛盾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
從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出,“價補分離”可以說是未來國家調整玉米政策的方向。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預計,兩會之后,玉米臨儲政策可能就會被取消:
“兩會之后出臺玉米新的政策,我個人認為臨時收儲政策可能就取消,完全按照市場導向。降是給農民一個信號,過去價格是只漲不跌,現在價格也會跌。政策會告訴農民以后價格是市場形成、隨行就市,但是會什么情況下托底和保證,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陳錫文:國家會給農民一定補貼
“價補分離”政策實施,一方面玉米價格必將繼續回調,小農經濟的種植方式將受到種植效益下降的影響。另一方面補貼如何到位,成了保證農民利益的關鍵。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
陳錫文:“我覺得我們有關部門會吸取以前的教訓、經驗、總結,做得更完善一點。現在玉米臨儲價還是一塊錢,大洋口岸,美國到岸的玉米七毛五,你一斤比人家貴兩毛五,一噸貴五百塊錢,你賣不出去的。從這個意義上,價格必須降下來,不降下來沒市場。那降下來的損失,國家會在合理的范圍內給農民一定的補貼。”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在接受中國鄉村之聲主持人李丹丹采訪時表示:
“我們要更多地引進市場的要素,來調整農產品的結構。但是,農業不是一個完全靠市場來調節的產業。如果我們完全推向市場,就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震蕩。針對農業的特點,政府一定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公允的政策,無論是從量上和結構上邊,都要保證有一個穩定的供應。農民的利益是需要政府保護的。”
張曉山:政策出臺要給農民明確信號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建議,政策的出臺一方面要給予農民明確的信號,另一方面還必須要給予農民適當的引導:
“因為馬上就要春耕,一定給農民明確的政策信號,告訴他以后怎么回事,讓他知道該干什么,怎么干。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告訴農民,幫助農民,怎么調、怎么弄,怎么適應需求。”
人大代表:希望加強對糧食加工企業的補貼
面對新政策的臨近,全國人大代表孫斌希望,國家今年能加大對黑龍江省的糧食調價計劃,并加強對糧食加工企業的補貼:
“希望對糧食加工企業進行補貼,來提升黑龍江省糧食在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通過這種倒逼機制,提升國內糧食的市場優勢,然后騰出庫存空間。另外支持農民聯合社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倉儲設施,來緩解國有倉儲糧食加工和收儲的壓力,同時也減輕財政負擔。”

兩會過后玉米臨儲可能會取消
發布時間:2016-03-16 點擊次數:5854
推薦產品更多>>
-
環控型植物生長表型分析系統
托普環控型植物生長表型分析系統可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強度、風速,應用于種子發芽、育苗、植物組培和栽培、微生物培養、昆蟲、小動物的飼養、藥品抗氧化試驗及物品的環境試驗;產品廣泛用于農業科學、生物工程、醫學研究、水產、畜牧等領域。
- 直鏈淀粉測定儀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屬檢測儀
- 種質資源庫信息管理系統
- 數顯糖度計
- 果蔬呼吸測定儀
- 植物病害檢測儀
- 土壤ph測定儀
- 作物冠層分析儀
- 小型礱谷機
- 轉基因品種快速檢測儀

最新案例更多>>
-
聚焦農業科技創新,托普云農助力湘湖實驗室植物智工廠種出“智慧菜”作為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植物智工廠無...
- 人民日報聚焦|托普云農科技賦能,吳江智慧農場實現“數據種地”
- 聚焦農業科技創新,托普云農助力湘湖實驗室植物智工廠種出“智慧菜”
- 走進國家級油菜夏繁基地,感受科技賦能蓬勃動力
- 高標案例丨托普云農助力遜克打開黑土地豐產“密碼”
- 高標案例丨托普云農助力善璉鎮農田“數智”升級
- 海寧馬橋:在萬畝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來
- 打造“育種加速器”,托普云農攜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種業創新中心植物艙
- 育糧種,滿糧倉丨托普云農助力博白建設國家級制種大縣(水稻)
- 托普云農助力綠色農田建設,探索蕭山鄉村未來
- 圖像拍拍就能對農作物蟲害了如指掌,托普云農怎么做到的